2024飞书成都峰会:共谋新质生产力,助力川渝企业探索高质量发展 |
文章来源: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发布时间:2025-04-05 12:15:54 |
徐影称,气候变化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覆盖粮食安全、水资源安全、地区安全、冰冻圈、海岸带、人类健康、生态系统等 结果,极地地球系统的变化直接引起生态系统的变化。巨大而广阔的白色冰层将一些热能反射到大气中。 相关的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受到了冰盖消融和土壤解冻的影响,但是在整个大陆几乎被大面积冰盖覆盖的南极洲,气温升高改变了水流、湖泊和生活在那里的微生物。藻类、昆虫和鱼类都需要应对这一沉积物含量提高的情况。根据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一位水文学者,北极和南极的冰层和冻土受到了气候变化引起的全球变暖的影响,但是由于地形和地质状况,南北极冰雪消融的结果却不尽相同。我们知道,秋季到来的时间比过去晚了。随后出现的降雨或雪融水会侵蚀地表,携带泥沙和沉积物进入水体,改变河流和溪流的路径。 我们对北极的重点关注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那里有人居住,但同时也因为那里的冰更易受到影响。虽然北极中部是由水面之上的冰层构成的,不过北极圈内的加拿大北部、阿拉斯加、西伯利亚和格林兰岛都有陆地。由模仿追赶型的高碳发展路径,转变为自主创新型低碳绿色发展路径上来。 所以发展的速度是世界所罕见的。刚才我已经谈到我们经济的总量和日本相当,但我们能源消费的总量是日本的4.5倍。我们要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结构节能,促进技术节能,以及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改善能源结构这三个途径,来促进我们单位GDP二氧化碳强度的下降。所以现在大家都期望,今年年底的德班气候大会能够形成一个决议,继续延续《京都议定书》,而且对《京都议定书》的第二承诺期,发达国家要做出相应的承诺。 这就意味这2015年到2025年期间全球气体排放要快速下降,2025年要比1990年下降一半以上,从当前排放的目标和应对措施来看,不能够支持全球控制温升不超过2度的目标。现在尽管节能的技术、可再生能源等减排技术具有技术上的潜力可以支持这个2度的目标。 但是,我们这种资源依赖型,粗放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实现2度目标,从现在来看到2020年全世界还要多减排50到90亿吨二氧化碳。我们每年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速度、新增的可再生能源的供应量和新能源领域的投资都在世界的前列。新能源的比重2005年只有6.8%,去年已经提高到8.6%。 这是我们实现低碳发展核心的内容。但是现在发达国家的承诺,平均只有15%左右广州灰霾天气日益增多,已经极度不适合人类居住。在这些可入肺的粒子中,包含着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多环芳烃等化合物,就是一种致癌物质,是造就肺癌的头号杀手。 治理现状二:破坏型增长难以遏制,环境治理举步维艰中国经济繁荣其实属于以生态环境恶化为代价的破坏型增长。可吸入颗粒物又称为PM10,指直径等于或小于10微米,可以进入人的呼吸系统的颗粒物。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专家们经研究发现,在南京,直径在0.01到0.1微米的超细微粒的浓度是显著增加了。目前在美国等地,已经建立起了关于细颗粒物的日常监测和公众通报制度。 PM2.5杀手:中国空气污染已到骇人程度如图,PM2.5浓度指数达到80的,几乎都集中在我国华北、华东,空气污染程度骇人PM2.5 杀手如何危害你我致命杀手的产生气溶胶PM2.5这些超细粒子,来源分为自然和人类活动产生两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心脏病、动脉硬化:PM2.5颗粒极容易造成心血管疾病,PM2.5浓度越高,灰霾天气越多,发病率就越高,也降低患者的抵抗力。自然来源包括火山喷发的烟尘、被风吹起的土壤颗粒以及流星燃烧所产生的细小微粒和宇宙尘埃等。哮喘和慢性支气管炎:粒径小于0.1微米的颗粒,称为超细微粒或纳米颗粒物。但在国内,对它的监测基本还是一片空白,其主要原因是我国至今仍未有法规要求相关部门必须公布相关监测数据。 然而,在当前县际竞争的经济格局下,这种地方政府以政绩为主要推动力的发展模式,却很难得到根本遏制,环境治理举步维艰,生态破坏依然持续,空气污染日益累积。在南京,直径在0.1到2.5微米的细颗粒浓度,在1立方厘米就超过3000个,最大的可接近1立方厘米30000个,是空气中颗粒物的主流。 治理现状一:PM2.5空气污染监测一片空白PM2.5的标准,是由美国在1997年提出的,主要是为了更有效地监测随着工业化日益发达而出现的、在旧标准中被忽略的对人体有害的细小颗粒物。而最主要的来源则是人为,煤炭、石油及其他矿物燃烧产生的工业废气,以及机动车产生的尾气排放,包括散播到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经过一系列光化学反应形成了二次污染物。 但经过近几十年的掠夺式发展之后,中国的生态系统已经相当脆弱。据美国心脏协会估计,仅在美国,被PM2.5颗粒污染的空气就导致每年约60,000人死亡。 在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或周报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和总悬浮颗粒物是人们较为熟悉的两种大气污染物。然而,这种粗的颗粒并不是对人体危害最大的,粒径小于2.5微米(即PM2.5)的可入肺颗粒,才对人体有致命危害。气溶胶指的是大气中的超细悬浮颗粒物,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除了缺乏政府引导和扶持,相对复杂的监测要求,也让许多地区裹足不前。 有时候,学者也将PM2.5等同于气溶胶,所谓的气溶胶、细颗粒物,其实就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简称PM2.5。致命杀手:危害极大,却极难防治较小的PM2.5颗粒可以穿透人体呼吸道的防御毛发状结构,也就是鼻腔中的鼻纤毛,进入人体内部,引发人体整个范围的疾病。 而要对付这个致命杀手,却有致命症结:杀手难辨:Pope教授谈道:哪些类型的粒子对人体最为有害,关于这个问题人们仍在争论不休,我们暂时还不明了,最具危害性的,到底是硫酸盐,硝酸盐,还是细微粉尘颗粒。新的混合粒子:现有的最大症结是:PM2.5中各种颗粒混杂,而且经常还产生新的混合粒子,卫星仪器和地面监测仪器很难去辨别解析出其中的单个粒子。 PM2.5的标准,是由美国在1997年提出的,主要是为了更有效地监测随着工业化日益发达而出现的、在旧标准中被忽略的对人体有害的细小颗粒物。PM2.5指数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测控空气污染程度的指数。 要让这个危害人体健康的隐形杀手现形,乃至最终改善我国的大气状况,国家必须尽快建立起一个有效的细颗粒物监测标准和监测体制。长三角地区大气气溶胶浓度逐年增加。肺部硬化、肺癌杀手:它们中有50%会沉积在肺中造成肺部硬化,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你如果经历过严重的灰霾天,走在街上,不久你就可以通过咳嗽、吐痰,将空气中一些粗灰尘颗粒吐出来(直径大于5微米的),但对局部粘膜产生刺激作用,可能引起慢性鼻炎、咽喉炎。 总悬浮颗粒物也称为PM100,即直径小于和等于100微米的颗粒物。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 这就意味着,南京空气中飘浮的大部分颗粒是可以留在肺部的,进入血液。东南沿海的福建、浙江、江苏、汕尾、深圳、香港不能幸免,中西部地区的内陆城市如兰州、西安和其他一些大城市,受空气中超细污染颗粒困扰,灰霾天气逐年增多。 杀伤原理:越小的,越致命这些空气中的超细悬浮粒子(包括PM2.5),最直接的副作用,就是造成灰霾天气,浓度越高,则灰霾天气愈多。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办公室主任、同济大学教授蒋大和表示,PM2.5产生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 |
上一篇: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在京开幕
下一篇:以色列官员:将对伊朗进行回击
|
相关资料 |